隧道展訊 6月13日晚,隨著最后一方混凝土澆筑完成,由中鐵十四局承建的京唐城際鐵路接入北京城市副中心
隧道始發段順利完成封頂,為京哈鐵路安全度汛和暑運工作提供了安全保障,也為年度內
盾構機始發、打通京唐城際鐵路“最后一公里”奠定了堅實基礎。

據了解,京唐城際鐵路北京地下段線路起自北京城市副中心站地下車站東側,沿既有京哈鐵路南側,以
隧道型式下穿運潮減河、通胡路及路縣故城遺址,上跨城際聯絡線,線路全長2.4公里,其中
盾構段長度1.3公里,是京唐城際鐵路唯一地下
隧道。

中鐵十四局京唐鐵路項目負責人孫立軍介紹,本次施工線路與既有線京哈鐵路最短水平距離僅有13.7米,屬臨近既有線施工。如何保證施工不對運營線產生影響,是擺在項目團隊面前的重大課題。“項目所有施工工序均處于一級風險源范圍內,對設備作業高度及與既有線水平距離的控制極為重要”,項目團隊邀請內外部專家詳細論證、深入研討,制定科學施工方案,采取遠離既有線一側施工,優化樁基、吊車設備選型,分段吊裝、焊接鋼筋籠等手段,嚴格控制施工作業面與既有線距離,確保施工過程萬無一失。
孫立軍表示,地下段線路經過的區域以富水砂層為主,在始發段開挖過程中極易發生涌水涌砂情況。“我們在地下9米處就挖到了水源,而始發段的最大開挖深度達到24米,距離京哈鐵路如此之近,一旦出現涌水涌砂問題,后果不敢想象。”為此,中鐵十四局項目團隊在工程實體工藝和質量上嚴格把關,通過堅持旁站監督,執行首基樣板,使用超高壓旋噴樁對基底進行加固,在圍護結構施工過程中,強化振搗工藝,采取一次性精確注漿方式處理拼縫。“其實就相當于為整個始發段加裝了一層非常堅硬的‘保護殼’,避免了涌水涌砂及滲漏水情況的發生,確保既有營業線的安全穩定運行。”
2023年暑運將至,中鐵十四局京唐城際鐵路項目團隊超前謀劃施工工序、合理倒排工期,資源多配、空間占滿,開足馬力推進項目建設,壓縮時間為暑運安全做足保障。在始發段施工高峰期,60余臺大型機械林立,10余個班組近800余名施工人員同步交叉作業。僅用3個半月的時間就完成了始發段的施工任務。
京唐城際鐵路燕郊至唐山段已于2022年12月30日開通運營。目前,全線貫通僅剩副中心站至北京站的“最后一公里”。未來,副中心站樞紐將集成京唐城際鐵路、城際鐵路聯絡線、京哈線、地鐵6號線、22號線、M101線3條地鐵和15條公交線路,成為“軌道上的京津冀”重要樞紐之一,進一步完善京津冀1小時交通圈。
相關推薦:軌道交通展、隧道展、城市軌道交通展覽會、城市軌道交通展覽會展位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