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位預訂:021-3114 8748
參觀/媒體聯系:18701766985
QQ:3208399867
郵箱:artsexpo@sgexpo.cn
近日,隨著“進取二號”盾構機刀盤緩緩破除洞門,由中鐵二十局承建的深圳地鐵16號線共建管廊項目再次迎來盾構掘進新突破,繞行段1號井至出線井區間順利實現貫通。
中鐵二十局承建的深圳地鐵16號線共建管廊項目三標一工區,總長約2.8公里,項目分為10號井至繞行段1號井、繞行段1號井至9號井兩段盾構區間,線路呈“V”字形布局,目前項目10號井至繞行段1號井盾構掘進已順利完成,正在進行底板澆筑,管廊已逐漸分區成型。近日貫通的繞行段1號井至出線井區間屬于剩余盾構工程中較為困難的一段。
項目經理謝雄介紹:“目前,項目已成功完成繞行段1號井至出線井掘進任務,這也標志著我們成功穿越了距離線路僅4.19米的老舊房屋區。這片區域的18棟老舊房屋,均為上世紀70年代建造的磚混結構樓,基礎均為淺基礎結構,施工風險極大。”
項目團隊考慮到房屋密集且年代久遠,穿越前,做了大量詳細的前期調查,并進行了深入研究。同時,還多次邀請行業專家進行“把脈”,為盾構機配備超前地質預報系統、盾尾間隙測量系統等多項智能技術,采用了徑向注漿、漿液輔助法等多項施工方法,最終排除萬難,順利實現區間貫通。隨后“進取二號”盾構機將在空推過站后,繼續前行到9號井完成掘進,實現全段盾構工程完工。
相對于此次下穿居民區,項目前期工程中,盾構機與地鐵16號線、地鐵3號線以及深惠城際的3次“親密接觸”施工風險更高。2023年4月,“進取二號”盾構機正式掘進至深圳地鐵16號線下方6.48米處。該線路是深圳“最繁忙線路”之一,每隔5分32秒就有一列重達300多噸的列車從管廊隧道上方通過。50米的穿越過程中,如操作不當,會引發地鐵隧道結構沉降變形,甚至導致既有隧道結構坍塌,安全風險極大。
項目盾構副經理金琦介紹:“為保證16號線地鐵的運營安全,施工過程中,我們積極溝通對接,一邊讓地鐵降速運行,一邊控制盾構機勻速連續掘進。同時,還采用自動化監測手段,每半小時反饋一次監測數據,確保地鐵結構安全穩定。對于盾構機的推力、轉速、扭矩等各種技術參數,我們都是經過縝密計算,并進行了反復試驗,多一點、少一點都不行。”
項目盾構機在2800米的施工過程中,有1605米與深圳地鐵3號線并行。為實時掌握橋樁的變形情況,項目團隊在3號線高架橋樁上設置了200多個自動化沉降監測點,每2小時進行一次觀測。2024年6月底,3號線側穿施工任務已經全部完成,在1070環的開挖過程中,3號線伴隨側穿的45根橋墩沉降控制均在0.9毫米以內,做到了盾構區間“無傷速通”。
除此之外,深圳地鐵16號線共建管廊施工區段均為巖溶強發育地層,地下水豐富,見洞率高達46%,隧道上方燃氣、通信、給水、雨污水等多種管線錯綜復雜,施工難度大且風險較高。為確保施工質量與安全,提前掌握區間地質情況,項目團隊依托工程建設與業主單位和高校合作進行科研創新,在廣東率先利用宇宙繆子成像技術,通過數據處理分析,對隧道上方地層是否存在空洞及松散地層進行判斷,大大確保了工程的順利進行。
城市綜合管廊工程是國家深地空間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項目建成后,城市地面的給排水、燃氣線路、電力、通信等工程管線,將統一歸于地下管理,進一步優化城市空間結構、完善城市空間功能,而深圳地鐵16號線共建管廊是深圳市“隨軌共建”管廊工程,也是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地下空間探索的先行先試區。該工程對于盤活深圳市地下空間資源、打造3D立體城市具有重要意義,不僅方便深圳地鐵管線的后期維護,還能化解“馬路拉鏈”“蜘蛛網電線”等問題,對織密深圳市立體交通網,促進區域繁榮,增添城市活力,提升深圳新型城市發展質量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