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位預訂:021-3114 8748
參觀/媒體聯系:18701766985
QQ:3208399867
郵箱:artsexpo@sgexpo.cn
工作中的張超永
截至2021年底,全國鐵路營業里程達到15萬公里,其中高速鐵路營業里程達到4萬公里。這一驚嘆于世界的成就背后,是無數鐵路科技工作者們的辛勤付出。他們織密路網、助推高速鐵路成套技術從“跟跑”到“領跑”。鐵四院線站院總工程師張超永就是其中一員。
壘實創新根基 用心用情鑄百年工程
2016年7月15日,中國標準動車組CRH-0207與CRH-0503在鄭徐高鐵上進行了時速420公里交會試驗,屬世界首次。
“真是既激動,又驕傲”,參加試驗的鄭徐高鐵總體設計負責人張超永難掩激動心情。鄭徐高鐵項目以打造百年工程、精品工程為目標。作為鄭徐高鐵總體設計負責人,他面臨的壓力可想而知。“鐵路工程項目總體目標實現的技術路徑是否可行,對創新技術能否真正做到吃透見底,設計過程中,所有風險是否已經辨識全面,并得到有效控制……”他把所有壓力和責任轉化為明細的目標計劃,用細節打磨、用不打折扣的執行力貫穿。
在規劃設計鄭州樞紐工程時,張超永及團隊立足超期規劃,對鄭州樞紐進行了多方案比選,創新性地提出并采用“米”字型樞紐站布局,鄭州東站成為全國唯一一座高鐵“米”字型樞紐站,鄭徐高鐵獲得第十七屆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
張超永擔任世界級跨海工程——新建寧波至舟山鐵路(甬舟鐵路)的總體設計負責人。他帶領團隊完成的《新建寧波至舟山鐵路可行性研究報告》獲得國鐵集團、省市各方高度認可,為項目正式獲批提供了技術支撐。甬舟鐵路最引人關注的是穿越金塘水道段,前期研究過程中該段究竟采用橋梁還是隧道方式過海,爭議大、關注多。“技術上能否實現?”這是項目可研研究過程中需要論證的關鍵環節。張超永牽頭帶領總體組通過多個方案比選、篩選擇優,最終推薦公鐵分建的隧道方案。同港珠澳大橋一樣,全長77公里的甬舟鐵路主體工程也采用“橋+隧”組合方式,并將在這兩個領域進一步刷新世界之最:全長16.2公里的金塘海底隧道建成后將成為世界最長海底高鐵隧道、主跨1488米的西堠門特大橋將成為世界同類項目中跨度最大的公鐵合建大橋。
“這不僅是長度數據的簡單累加,工程背后從量變到質變的跨越,挑戰著科技極限。”張超永表示,“項目的建成將使我國橋梁、隧道設計水平提升到一個新高度。”可行性研究報告評審的順利通過,也意味著一項挑戰世界難題、突破科技壁壘的跨海鐵路工程——寧波至舟山的甬舟鐵路建設全面啟動。
攻克關鍵技術 助推鐵路行業轉型升級
經過鄭徐高鐵、甬舟鐵路等一個個長大干線項目的技術積淀,經過上海市、浙江省杭州市及寧波片區多個鐵路重點工程項目勘察設計及上海、杭州、寧波樞紐總圖規劃的站場專業技術管理經驗積累,張超永始終把科研創新精神融入干事創業中,先后獲得省部級獎項10余項,獲得中華全國鐵路總工會“火車頭獎章”、集團公司技術帶頭人稱號,是上海市交通建設、鐵路科技標準規劃、湖北省綜合評標等專家庫成員。他致力于勘察設計技術的創新發展,積極組織編制線路、站場、綜合交通規劃、軌道等8個鐵路專業的“十四五”科技發展規劃,延續創新基因、釋放創新動力,助力集團公司提升高速鐵路、城際及市域(郊)鐵路、磁浮及新型交通、綜合交通規劃等品牌的行業影響力。
“以‘測繪-勘察-選線-設計-平臺’為主線,實現一鍵成圖,是鐵路勘察設計行業數字化轉型的核心技術所在。”他帶領線站院科技創新團隊,為鐵四院中標國家重點課題《陸路交通基礎設施智能化設計共性關鍵技術》作出了積極貢獻。該課題對打造行業智能技術策源地、帶動產業鏈發展等具有重大意義。
作為行業標準《鐵路工程管線綜合設計規范》的主要編制人員,張超永提出綜合管線布置的標準化、統一化,解決了鐵路行業在管線綜合設計方面的難題。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時速400公里高速輪軌、構建“四網融合”規劃技術體系、研發裝配式無砟軌道智能建造技術……面向前沿科技,張超永團隊穩步開展系列科研課題攻關,為推動鐵路行業數字化轉型升級、儲備核心技術、培養創新人才。
積蓄科技力量 譜寫創新發展新篇章
2021年,他帶領線站院科技創新團隊完成國家、省部級和集團公司科技成果62項,取得專利授權45項、軟件著作權8項;獲國家級和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勘察設計獎共37項,其中國家級獎3項。作為鐵四院線站院總工程師,他還著手整章建制,完善科技、質量管理制度,牽頭和參與鐵路項目投標競標137項。
致廣大而盡精微,科技創新從來不是一蹴而就。助推交通強國建設,張超永以創新驅動、攻堅克難的精神,帶領鐵四院科技創新團隊譜寫著新時代科技報國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