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位預訂:021-3114 8748
參觀/媒體聯系:18701766985
QQ:3208399867
郵箱:artsexpo@sgexpo.cn
“要從一名普通技術員成長為一名優秀技術管理人員”,“85后”秦梨棚自明確了自己的目標后,就咬緊目標,穩扎穩打,先后在武廣高鐵、武漢動車段、平陽高速、麻竹高速、鄭萬高鐵、安九鐵路、貴南高鐵等項目從事技術管理工作,用實干勾勒和描繪自己的“青春之歌”。
“知行合一”的理工男
秦梨棚似乎天生就是個做工程的人。工作兩年后,他愈發喜歡上了項目施工,想要把它研究透徹。然而初始的時候總會遇到一些困難,比如轉到新的領域就會遇到工作任務不熟悉、專業知識不對口、接觸人群不一樣等問題,那該怎么辦呢?在不斷實踐中,他總結出了3個解決問題的原則:一是虛心請教,二是踏實肯干,三是主動學習。也是這個3個原則,讓他進步神速,很快當上了項目工程部部長。
“學習是一輩子的事,現在也越來越推崇終身學習,把工作干好更需要不斷學習和思考?!?/p>
技術管理和服務,在一個項目的運轉中至關重要。從項目剛上場參與臨建策劃、施工圖審核、施工組織設計、技術方案編制、開工報告申請,到項目開工階段的首件工程指導、技術參數總結、施工方案優化,乃至項目整個施工階段的工程量管理、變更管理、二次經營、施組動態調整等方面,都起到基礎業務核心作用。但是在工程項目中經常會存在經驗行事現象,導致不注重細節、不注重標準等問題發生,想要打造標準化示范項目,制定相關制度和行為準則是必要的。于是秦梨棚結合公司技術管理清單化模式、“3511”模式為項目技術管理量身制定了《項目技術管理考核辦法》,每月組織工程部對各管理隊的各項基礎業務進行清單式考核,通過制度的執行和落實,將基礎業務抓得更好,管理工作更精細化。事實證明,他的方法是切實有效的。實行規范考核辦法后,現場文明施工、安全步距設置、施工現場著裝規范等方面都有了明顯改善,不規范行為越來越少。
秦梨棚在隧道初期支護超方問題專項研討會上交流發言
“逼”出來的技術創新
“有時候很多創新都是被逼出來的,由于施工現場遇到各種問題,例如防水板定點卡位不方便,就想到設計一個卡具。在發明創造的時候花了很多心思也花了很多時間,記得當時白天要忙著解決現場問題,只能拿晚上的時間進行設計思考,比如卡具模型、尺寸大小、使用范圍等都要考慮進去,盡管那時候很忙,卻是最開心的時候,因為每完成一個發明就意味著我又成長了一步,便是滿滿的成就感。”
天下之事,非新無以為進。秦梨棚在項目上堅持以問題為導向,聚焦科技創新,在“李俊創新工作室”和中鐵十一局雅安鐵路項目技術分中心的科技創新平臺上,聯合企業內外專家和戰略合作單位,圍繞高風險隧道施工存在巖溶發育、斷層破碎帶、活動斷裂帶、軟巖大變形、瓦斯及有毒有害氣體等技術挑戰,本著一切圍繞質量、安全、工期和成本風險突出問題,適時組織科技立項,探討研究更優方案方法;與設計院聯合,對復雜巖溶地區洞內排水設計、建造技術工法開展超前研究,通過科技創新,攻克各種風險和難關,形成以“光偉”二襯信息化澆筑系統為代表的發明專利33項,創新工裝12臺(套)、小型工裝13件套、優秀工法3篇。在以秦梨棚為核心貢獻人總結的創新成果取得了“集團公司五小發明”特等獎的優異成績。
年輕人不要畏懼困難
“要有一種老黃牛的精神和一種打不死的小強的品質,年輕人不要畏懼困難,困難就是被解決的,解決不了的困難都不是困難,那是自然定律,干就完了!”秦梨棚在青年員工技術培訓會上說道。
他說,雖然我現在已經是總工了,但是自身還存在很多不足,需要在接下來的時間里不斷學習,我現在所在項目剛進場不久,很多東西都急需規范和調整,同時為適應各方建設要求,要設計出與之匹配的施工方案,找到適合這個項目的施工節奏。
干事創業,唯在得人。一個人的成長還不夠,秦梨棚還帶動更多年輕人一起成長。他制定了項目年度總體培訓計劃,不定期開展青年員工業務能力培訓,組織項目部員工積極參加公司組織的各項技能比賽,讓公司的年輕人在每一次參加活動或比賽中得到成長、積累經驗。
2009年到2019年,十年的時間,秦梨棚從技術員成長為項目總工程師,再到今年被評為中鐵十一局優秀項目總工。他說,這十幾年可以說是他人生中最寶貴的十幾年,因為充滿了“成長”這個詞,從一個懵懵懂懂的少年,“一路升級打怪”,轉變成一個負責一方工程的總工。他用行動證明結果,不負夢想不負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