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位預訂:021-3114 8748
參觀/媒體聯系:18701766985
QQ:3208399867
郵箱:artsexpo@sgexpo.cn
6月7日,《沉香大橋環境影響報告書》進行報批前公示。公示內容透露,項目預計在2023年1月開工建設,2025年12月建成通車,施工期共36個月。
根據《沉香大橋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說明》,沉香大橋的環評分別在2020年9月及2021年7月進行過兩次公示。針對此前公眾的疑議,本次報批前公示內容顯示,經調查,沉香大橋項目全線不涉及生態保護紅線、特殊生態敏感區及重要生態敏感區。線路方案選取北線,采用橋梁方案,以客運為主,建成后擬夜間限貨。
最終采用橋梁方案
根據公示內容,沉香大橋項目自西向東連接佛山市里水鎮、廣州市白云區。西起佛山市里水鎮里廣路,向東以路基形式沿規劃金峰大道線位至珠江西岸,再以橋梁形式跨越珠江及沉香島,在珠江東岸以路基形式經過槎頭山體后,上跨增槎路,終點接入西槎路(白云一線)。全長 3.86公里,其中佛山境內段為 0.95公里,廣州境內段為2.91公里。
建設內容主要包括橋梁工程、道路工程。全線建設橋梁包括彩濱北路立交X匝道橋、沉香島高架橋、增槎路立交橋、槎頭涌橋、石井河橋,主線橋梁總長度共 2081.747米,占路線總長度的 53.93%。
針對此前公眾提出建設過江隧道,環評報告書顯示,隧道標高與兩岸地面路高差大,西岸高差達23米,東岸高差達28米,隧道縱坡較大,隧道出入口與兩岸主干路交叉口近,技術條件較差,且有較大施工風險。“東橋西隧”的方案,由于路線經過沉香島長度約500米,縱坡度將達到6%,遠超出規范值,所以不可行。
對比橋梁方案,西岸高差約12米,東岸高差約8米,豎向銜接較為平順。橋梁在東岸與槎神大道、增槎路兩條主干路平順對接,實現與多條主干路的快捷轉換,充分發揮過江通道功能。此外,可在橋梁增加人行及自行車、電動自行車等非機動車道,滿足慢行交通系統過江的需求,解決目前金沙洲島來往廣州人行過江通道僅有一條金沙洲大橋,兩岸溝通不便的問題。
因此,主要基于隧道方案存在極大施工風險、交通功能互聯性較差等制約因素,本項目最終采用橋梁方案。
北線環境影響優于南線
沉香大橋項目交通功能定位為連通廣州市白云區羅沖圍片區和佛山市南海區里水鎮金峰洲片區。作為珠江過江通道,沉香大橋將是珠江西岸(金沙洲地區)進入廣州中心的重要聯系通道,分擔金沙洲大橋和北環白坭河大橋的交通壓力,同時承接白云火車站輻射佛山方向的主要客運通道。
在此前的環評公示中,不少公眾表達了對沉香島鷺鳥生態環境的擔憂。環評報告書指出,經調查,本項目全線不涉及生態保護紅線、特殊生態敏感區及重要生態敏感區,途經的沉香島上有鷺鳥分布。
《沉香大橋項目鳥類生態影響評估報告》于2020年10月通過了專家評審。根據該報告的評價結論,沉香大橋工程建設不會導致鳥類群落大波動和衰退,而營運期交通噪聲、光污染對鳥類的影響在可接受范圍內。
從對沉香島上鳥類生境及生活的影響方面對比,北線南線均有一定影響,但北線優于南線。最終,本項目采用北線方案。
加裝聲屏障擬夜間限貨
沉香大橋項目穿越南海區里水鎮金峰洲社區、白云區松洲街道西洲社區、槎龍社區、陽光社區等多個城市建成區,有不少居民擔心大橋通車后有噪聲、粉塵等污染,影響正常生活。
環評報告書顯示,沉香大橋項目已充分考慮聲屏障和低噪聲路面等主動降噪措施。聲屏障措施包括兩處全封閉聲屏障、13處直弧式聲屏障。對具備實施條件的主線西岸引橋段、X匝道等路段進行線路全封閉處理,全封閉段總長900米;在主線跨江大橋段、主線東岸引橋段等部分路段安裝屏體上部為弧形結構的直立式聲屏障。
此外,相對于混凝土路面,瀝青路面的減噪性能明顯較優,沉香大橋項目主線、匝道、地面輔道均采用SMA-13(SBS改性瀝青)三層式瀝青路面,總厚度達18厘米,改性瀝青的降噪性能更優于普通瀝青。
《沉香大橋環境影響報告書》提出,沉香大橋建成后,主要以客運功能為主。沉香大橋擬實行夜間(22:00至次日6:00)限制中型以上貨車通行,建成后將于沉香大橋上游道路(廣州范圍增槎路、槎神大道、白云一線東段、沉香島上橋匝道,佛山范圍里廣路、彩濱北路)設置限貨指示牌,在沉香大橋主線和各進入主線匝道的入口處設置電子警察抓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