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位預訂:021-3114 8748
參觀/媒體聯系:18701766985
QQ:3208399867
郵箱:artsexpo@sgexpo.cn
近日,隨著E2沉管與E1管節對接成功,廣州車陂路——新滘東路隧道工程項目(簡稱“車陂隧道”)最后一節沉管順利安裝,國內首條全斷面澆筑內河沉管隧道預計2022年底通車,作為聯通廣州市四個區的城市交通“大動脈”,將大大減輕廣州城市交通壓力。
據介紹,全新的沉管隧道方案,是通過在陸地上預先建成隧道管節,再沉放入水底進行對接,最后完成聯通兩岸的新型工藝。與盾構隧道施工相比,沉管法對地質條件依賴程度相對較低,明挖式施工風險大大降低,地下空間利用率更高;整體預制,防水性能更優,滲漏風險低;可實現淺埋,縮小兩端接線長度,減小建設用地,逐漸成為世界公認跨越航道繁忙水域的第一選擇。
值得關注的是,該項目 “移花接木”港珠澳大橋“全斷面澆筑模板”預制關鍵技術,在項目策劃伊始,成立了“質量提升”攻關小組,組織業主、設計方、施工方、研究院召開四次專家論證會,經過連續28次的修改與完善,最終形成了“全斷面澆筑模板”預制設計與施工方案。
據介紹,施工方進駐模板預制廠家,研制出全自動液壓步履式機械化模板,實現了內河沉管全斷面預制,同時也使得沉管預制比計劃提前了5.5個月。此外,在沉管預制過程中,項目團隊不斷優化施工組織,實現了第二批沉管預制提前4個多月完成,并在后續4個月內接連完成4節沉管安裝工作。
為確保鋼塢實施兩批次的沉管預制施工,實現干塢內沉管起浮、沉管預制的工況切換,該項目部將塢門放置在現場制作,便于將鋼塢門作為止水措施。項目水中工區長盧軾杰利用潮汐差的物理原理,自主研發了“塢門抽排水虹吸系統”,將珠江水與鋼塢水頭差作做抽排水,采用“輔助水泵+管系”的方式,在節能減排的同時高效完成了干塢抽排水工作。
在沉管安裝工作中,要求測量監控系統能實時、快速、準確地反饋管節位置、姿態等測量數據,為解決這一重點工作,測量主管劉灼佳自主研發了沉管監測系統,實現了自動傳送沉管對接數據,同時,在安裝過程中,項目團隊采用DGPS定位法,設置RTK-GPS基準站,使測量精度可達毫米級。
截至目前,該項目已獲得中國港口協會科技進步獎二等獎、中國公路建設行業協會優秀工法1項、全國QC成果獎項4項、全國BIM大賽獎項2項,發明、實用新型專利43項及四航局多項科技創新獎等70多項榮譽。為國內內河沉管領域提供了大量的理論與技術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