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位預訂:021-3114 8748
參觀/媒體聯系:18701766985
QQ:3208399867
郵箱:artsexpo@sgexpo.cn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國家名片”走向世界:中國高鐵、中國基建、中國北斗系統、超高速磁懸浮列車、華龍一號、C919大客機等等,這些發明,無一不在證明,中國經濟已在多個領域占據了制高點。現如今,享譽世界的“中國名片”早已不止這些,在一些大型科技研發項目上,中國已實現了從零到世界第一的轉變。近日,我國又一臺超級重器問世,它的下線,不僅讓我國徹底擺脫了對西方盾構機的依賴,也讓中國盾構機,成為了繼高鐵、超級計算機等之后的又一張“國家名片”。
打破西方壟斷,中國最大盾構機問世
近日,長沙方面傳來好消息,由我國自主研制的第1000臺盾構機“京華號”正式下線,它同時也是我國目前為止直徑最大的國產盾構機。
據報道,這臺“龐然大物”長150米,重4300噸,最大開挖直徑達到了16.07米,整臺設備高度超過了五層樓,是迄今為止我國研制的直徑最大的盾構機。它的問世,不僅標志著中國基建的又一次飛越,也意味著中國終于打破了西方壟斷,在盾構機領域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
一臺盾構機要價3億,中國人從此走上了自主研發道路
說起盾構機,不了解基建工程的人可能并不知道它的用途。作為挖掘隧道的關鍵設備,它在修建地鐵、鐵路、公路等隧道工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雖然我國被外國人稱為“基建狂魔”,但在過去的一段時間里,我國的盾構機基本上完全依賴從國外購買。有數據統計,當時德國、日本生產的盾構機,占據了中國90%的市場。更讓人痛心疾首的是,因為研發難度大,制作工序復雜,當時擁有核心技術的國家寥寥無幾,只有日本和少數的幾個西方國家擁有此項技術。
因為全球市場都被這幾個國家壟斷,所以一臺盾構機,就賣到了上億元的價格。1997年,我國為了建造西康鐵路秦嶺隧道,以一臺3億人民幣的價格,從德國購買了兩臺盾構機。3億元,就算放到現在也不是個小數目,更何況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我國經濟水平還比較低。
而讓人備受打擊的是,雖然花高價購買了2臺盾構機,但其實我們只有使用權,當設備出現故障時,我們還得另外花錢請外國專家來維修。在維修過程中,外國人為了防止重要技術泄露出去,還不允許中國技術人員參觀。這樣的恥辱,不僅讓我國徹底意識到了實現盾構機自給自足的重要性,也激起了我國科研人員的斗志。在這之后,我國走上了一條自主自研的道路。
從零到世界第一,中國人民很爭氣!
為了徹底擺脫受制于人的局面,我國投入了巨大的資金和科研力量,但是,這條路并不好走。據了解,當時我國的科研團隊,光是研究盾構機上配備的各種刀具,就花了整整5年的時間。因為沒有任何可以借鑒的經驗,所以我國科研人員在研制盾構機時,完全就是“摸著石頭過河”。
不過,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重重困難以及科研團隊的不懈努力,我國終于在2008年下線了第一臺具有自主產權的復合式盾構機。而從零到一,為了實現這個質的變化,我國整整花了6年的時間。
現如今,我國在盾構機領域已經成為了領跑者,不僅銷量位列世界第一,在質量上也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據了解,自2008年第一臺盾構機問世以來,我國盾構機訂單已經超過了1200臺、出廠1000臺,出口到了全球20多個國家和地區。作為“基建狂魔”,中國正試圖將一切不可能變成可能,而未來的中國基建之路,也一定會是一條康莊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