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位預訂:021-3114 8748
參觀/媒體聯系:18701766985
QQ:3208399867
郵箱:artsexpo@sgexpo.cn
黃黔桂在施工現場巡查
2月12日,寒風侵肌。位于湖北荊門境內滬渝蓉高鐵武宜段的漢江江面上風很大,體感溫度只有1攝氏度左右。中鐵十一局滬渝蓉高鐵武宜段5標項目信息部部長黃黔桂在鐘祥漢江鐵路特大橋棧橋上進行日常巡查。“雖然有視頻監控和自動報警系統,但我們堅持每天都在各施工工點檢查一遍,以保證春節施工安全平穩可控。”黃黔桂對記者說。
黃黔桂指著現場監測設備向記者介紹道:“我們把臨時結構施工與實體施工看作同等重要,這就是我們‘天羅地網’的一個點——臨時結構監測儀器,它布設在關鍵部位,集應力傳感器、采集設備和傳輸設備于一體,通過在豎向上設置沉降觀測、縱向上設置傾角觀測,達到對臨時結構的實時監測、在線預警以及狀態評估,保證了臨時結構的穩定性及安全性。”
鐘祥漢江鐵路特大橋作為滬渝蓉高鐵武宜段全線控制性工程,全長547.5米,大橋主跨270米,是世界最大跨度高速鐵路混凝土梁斜拉橋。樁基施工需要穿越38米的斷層破碎帶;雙臂鋼圍堰施工需克服最大32米水深、最大流速3.9米每秒的不利條件;承臺、圍堰封底處于300千帕泥巖層,需進行水下爆破等,施工技術較復雜,安全質量風險高。
黃黔桂介紹“天羅地網”的運用
回到項目部信息化集控中心,黃黔桂用手點擊視頻監控平臺向記者展示,視頻監控內容是拌和站、鋼構廠以及現場各個工點實時實況信息,在辦公室也可以隨時掌握。“施工線路有近百里長,特別是鐘祥漢江鐵路特大橋和白果樹1號隧道又是控制性工程,施工難度大、工期緊,項目部建立了數字化管控中心,集環境監測、BIM技術、智能工裝、塔吊監測、AI預警、結構監測等模塊于一體,各個工點的施工信息一目了然。”
“AI預警模塊通過現場監控可以對工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進行預警:作業人員是否佩戴安全帽?工人是否有違規操作?同時,還會對違規行為進行抓拍,即時發送到現場管理人員手中。”黃黔桂又介紹道,區別于簡單的文字交底,視頻三維技術交底可以更有效、更形象地將施工技術通過三維模型傳遞給施工人員,大大提高了工人的理解能力,保證施工計劃有序執行。
黃黔桂了解現場施工環境
今年25歲的黃黔桂是項目部第一個申請留守工地的員工。和黃黔桂一樣,該項目還有100多名管理、技術人員及300多名作業人員堅守崗位。“春節期間鐘祥漢江鐵路特大橋、田家隧道、白果樹1號隧道等10個工點都在堅持施工。2月9日,鐘祥漢江鐵路特大橋主橋主墩首樁順利完成灌注,標志著該橋主橋進入實質性施工階段。”該項目常務副經理張國永介紹。
滬渝蓉沿江高鐵橫貫東中西、連接6省市、串聯3大城市群,是長江流域綜合立體交通體系的主骨干、全國八縱八橫高鐵網的主動脈,項目建成后對服務支撐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