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位預訂:021-3114 8748
參觀/媒體聯系:18701766985
QQ:3208399867
郵箱:artsexpo@sgexpo.cn
十月,收獲的季節。在寧夏中衛市海原縣,馬鈴薯迎來收獲期,村莊原野、田間地頭,一派繁忙景象。
不負耕耘結碩果,金秋時節看豐收。同樣忙碌且喜悅的,還有中國鐵建銀昆高速公路的建設者。10月21日,在海原縣甘城鄉黃土梁峁溝壑區,他們迎來了奮戰兩年多以來最大的喜悅——南梁隧道全線貫通。該隧道全長2.3公里,是銀昆高速寧夏太陽山開發區至彭陽段(簡稱銀昆高速太彭段)關鍵控制性工程之- ,是全線最長黃土隧道,自穩性差,全部為V級圍巖。
自2020年8月開工以來,在寧夏回族自治區各級黨委、政府的指導下,在中國鐵建、鐵建投資的努力下,在沿線群眾的支持下,中鐵建寧夏高速公路有限公司統籌中國鐵建大橋局、中鐵十八局等參建單位,攻堅克難,科學組織,精細管理,力打造精品工程、優質工程、樣板工程。南梁隧道全線貫通,為銀昆高速太彭段2024年全面建成通車奠定了堅實基礎,同時奏響了銀昆高速太彭段縱貫寧夏南北、連通陜甘寧的精彩序曲。
標準化樣板鑄造品質銀昆
由中國鐵建、鐵建投資牽頭投資建設的銀昆高速太彭段,是寧夏境內單體投資最大的高速公路項目,全長236.9公里,總投資261.5億元,建設期4年,預計2024年建成通車。
南梁隧道全長2.3公里,是銀昆高速太彭段全線最長隧道,是項目關鍵控制性工程之一。隧道左線長2325米,右線長2295米,雙線穿越土質疏松、自穩性差、承載力極低的濕陷性黃土。“南梁隧道最大埋深約116.6米,最小埋深僅15米,在施工中極易出現變形、失穩等風險,為施工建設帶來極大困難和挑戰。”中鐵十八局銀昆高速LJ8-1標項目經理劉興安說。
南梁隧道貫通
為保證隧道順利貫通,中國鐵建大橋局、中鐵十八局項目管理團隊不斷加強對開挖風險的識別和管控,時刻掌握掌子面的地質情況,多次優化施工方案,改良施工藝,由兩臺階預留核心土加臨時仰拱變更為三臺階七步開挖加臨時仰拱法施工,嚴格執行“先探測、管超前、短進尺、弱擾動、強支護、早封閉、勤測量”的原則,以增強隧道整體抗變形能力,嚴格控制隧道沉降變形,有效解決了濕陷性黃土隧道地基承載力低、易變形等難題。
自入場建設以,南梁隧道建設嚴格落實標準化建設要求,以標準化建設助推隧道貫通任務平穩推進,成為銀昆高速太彭段項目全線隧道標準化施工樣板工程之-。
2021年9月13日,中鐵建寧夏高速公路有限公司組織全線8個有隧道項目的土建施工單位以及監理單位代表共計100余人,在中鐵十八局承建的U8-1標南梁隧道出口施I現場開展觀摩交流活動。觀摩團一行參觀了仰拱鋼筋定位卡具、仰拱止水帶安全及固定卡具、二襯混凝土管理系統及二襯防脫空預警系統的應用,對隧道各道工序標準化實施給予高度評價。
安全常抓不懈,努力才有成績。自開工起,中國鐵建大橋局、中鐵十八局牢牢抓住安全生產的牛鼻子,制定各項安全管理制度并嚴格執行落實,各項目班子分段包保,工程師分段負責,班組長分項項責,層層壓實安全生產責任。為確保隧道建設安全質量,項目部組織技術人員、施工人員開展崗前培訓,以提高全體人員的安全質量意識。“因隧道內施工環境較暗,我們在隧道側壁處安設了減速牌和照明燈箱,在隧道機械設備上粘貼了反光警示標志,以保證洞內行安全。為保證用電安全,我們的電纜線路采用‘三相五線’接線方式,臨時用電線路的安裝、維修、拆除,均由經過培訓并取得上崗證的電工完成。此外,我們還在隧道內設置了煙火報警器、氣體檢測儀,并定期組織開展坍塌和消防應急演練,充分保障人員安全。”現場工程師向記者介紹。
“為保證隧道內施工安全,隧道建設過程中,我們給每名作業人員安裝了定位系統。”劉興安打開隧道安全管理系統,只見洞內施工人員信息、人員卡號、施工班組、姓名、施工位置等內容一目了然。劉興安告訴記者,安全帽內植入了電子芯片,洞內施工人員不論置身何處,系統都能夠清晰定位,確保施工人員安全始終處于可控狀態。此外,隧道還通過采用人車分離通道、視頻監控系統、應急電話系統、人臉識別]禁系統等信息化手段,極大提升了安全管理水平。得益于標準化建設的全面推行,南梁隧道實現了安全優質貫通。在項目建設的兩年多時間里,沒有發生一起安全質量事故,其建設管理成績得到各級管理部門的充分肯定和認可。
科技賦能打造智慧銀昆
在隧道施工中,邊墻、拱頂的混凝土養生環節非常關鍵。“傳統人工水槍噴淋,費時、費費、費水,養護效果還不太好。”工人李師傅告訴記者,由于隧道內壁不易沾水,如果噴淋不及時極易出現質量問題。對此,項目采用全自動噴淋養護臺車,不僅可以噴淋整個隧道混凝土,實現無死角均勻養生,還可以通過系統遠程控制。
“還有濕噴機械手,噴射效率高,大大減少了施工時間及工序銜接時間。隧道每天至少能完成三個‘開挖—出渣—噴砼’的施工循環,每循環節約時間超過1小時。”說起南梁隧道采用的“黑科技”,李師傅滔滔不絕。李師傅告訴記者,他在工地干了30余年,參建過不少項目,南梁隧道的機械化運用讓他大開眼界。
建設者研究圖紙
為做好隧道施工中混凝土養生,中國鐵建大橋局銀昆高速U7-2標項目先后投入使用了全液壓自行式仰拱棧橋、車載式混凝士濕噴機、全自動噴淋養護臺車等智能設備,大大提升了混凝土養生效果。同時,他們積極推行“洞長制”及“兩會三卡制”,實行專人負責制,結合作業要點卡、風險提示卡、應急救援卡“三卡”內容,融入安全價值管理理念等,大大降低了施工風險,提高了施工效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通過推行先進工藝,提高工效品質,是南梁隧道項目從建設伊始就貫徹的理念。隧道建設初期支護由車載式混凝土濕噴機替代了傳統干噴、潮噴或小型濕噴機作業,既保證了噴射混凝土的施工質量、提高了工作效率,還從根本上解決了干噴混凝土帶來的隧道內空氣污染問題。仰拱及填充施工由全液壓自行式棧橋替代了傳統的簡易棧橋,方便移動且不會造成施工斷交,同時,采用鋼筋定位卡具、止水帶緊線器,不僅改變了以往橫向和豎向焊接鋼筋進行固定止水帶的施工方式,可有效防止混凝士澆筑過程中止水帶發生錯位,提高施工質量,還可以在混凝士澆筑完成后將卡具拆除、循環使用,節約了施工成本。
混凝土澆筑后由二襯養護臺車噴淋養護替代傳統人工噴水養護,不僅能夠重復利用現有水資源對隧道內壁混凝士進行養護,減少水資源浪費,而且可以無線遙控,實現全斷面噴淋養護。信息化系統的應用也是南梁隧道施工的一大亮點。“隧道穿越濕陷性黃土區,抗水性能差,見水易崩解,極易引起因襯砌受不均造成塌方等地質災害。”銀昆高速U7- 2標項目負責人由維健說。為此,建設者在施工過程中遵循“先探測、管超前、短進尺、弱擾動、強支護”原則,使用智能混凝士灌注預警系統、混凝土振搗管理系統等智能設備,顯著提高了隧道實體質量。
據介紹,智能混凝土灌注預警系統可以有效控制混凝士澆筑滿拱頂部位,提高二襯混凝士整體澆筑質量,消除安全隱患。混凝土振搗管理系統,可以根據圍巖等級、混凝土厚度設定振搗時間和振搗次數,操作方便,節省人力,避免漏振、過振。“推行新工藝和信息化系統,既安全又高效。盡管先期投入了大量精力,但從長遠考慮,尤其是從安全和質量上來算細賬,一切都很值得。”中鐵建寧夏高速公路有限公司總經理秦培雷說。
黨建引領建和諧銀昆
打通南梁隧道,意味著銀昆高速太彭段向2024年建成通車的目標更進一步。 太彭段通車后,將從根本上消除沿線地區的交通瓶頸,太陽山開發區至彭陽的車程將縮短2小時。
作為國家百項交通通道工程,銀昆高速太彭段建成后將有力促進沿線資源開發和區域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有助于加快陜甘寧革命老區建設步伐,為加快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鄉村全面振興樣板區以及交通強國試點貢獻力量。
中鐵十八局銀昆高速LJ8-1標項目南梁隧道出口
隧道地處黃土高原溝壑區,以黃士丘陵地貌和河谷階地地貌為主,線路多位于黃土梁峁區,主要為濕陷性黃土,進場便道修建非常困難,樁基施工難度很大,要跨越多道深溝。中國鐵建大橋局和中鐵十八局項目黨支部充分發揮戰斗堡壘作用,組建黨員先鋒隊,黨員領導干部沖鋒在前,迅速打開了施工局面。
除了質高效建好隧道,發生在他們身上的路地共建故事也值得銘記。
中國鐵建大橋局U7-2標項目駐地所在的梨花嘴村,位于吳忠市同心縣和中衛市海原縣交界處,平日人流、車流量大,疫情防控壓力大。進入9月,寧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嚴峻。項目部內部制定了嚴密的防控措施,不斷強化日常防控管理,積極協助地方加強區域疫情排查,強化返崗工作人員和重點區域人群排查。在確保施工生產安全的同時,項目部組建志愿者服務隊支援防疫-線,并為當地防疫卡點執勤人員送去了慰問物資。
“銀昆高速太彭段是中國鐵建深度參與寧夏建設發展的又一項重大工程。”鐵建投資副總經理、中鐵建寧夏高速公路有限公司董事長高志明表示,“我們將以打造‘品質銀昆’為目標,樹立‘使命成就精品,細節決定成敗’的企業發展觀,發揚‘集智聚力、迎難而上、嚴謹高效、學思踐悟、共贏共享’的團隊精神,踐行‘科學管理、制度管理、嚴格管理、問題管理、目標管理’的管理理念,以一流方案、一流工裝設備、一流工藝為抓手,確保項目2024年如期建成通車。”
一條隧道,從山的這頭到山的那頭,建設者們一米一米掘進,一米一米推進,無數個日夜,用熱血和汗水打開了區域發展的五彩斑斕和萬家燈火的幸福生活。截至目前,銀昆高速太彭段全線完成投資162.8億元,占項目總投資的62.27%。其中,路基工程完成84.5%,橋涵工程完成80%,8座隧道已貫通6座,隧道工程完成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