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位預訂:021-3114 8748
參觀/媒體聯系:18701766985
QQ:3208399867
郵箱:artsexpo@sgexpo.cn
日前,在首發集團負責建設的東六環改造工程西線隧道,國產16米級超大直徑盾構機“京華號”順利掘進通過隧道最低點——地下59米深處,并完成了盾構機的“抬頭”動作,開始向上坡段繼續掘進。
制備優質泥漿、及時進行雙液漿同步注入、嚴格控制出渣量、同步填充刀盤和盾殼空隙……掘進當日,盾構機工作人員正忙碌地進行各環節安全檢測工作。“95后”的盾構機長王虎然緊盯著操作平臺上的各項參數,通過動態監測,及時調整盾構掘進姿態,保證這個“大家伙”能以毫米級的精度,順利通過隧道最低點。
此次穿越的隧道最低點位于地下水豐富、易滲透涌水的砂土地層,地下水位最高達11米,這也是自“京華號”盾構機正式掘進以來面臨的又一施工難點。盾構機掘進得越深,面臨的外部水土壓力越大。在地下59米深處,盾構機底部壓力達到9巴,相當于人的手掌承受180斤的壓力。“超大直徑盾構+北京市最大隧道埋深”,雙重挑戰對盾構機的設備耐壓能力、密封性能等都是一個嚴峻的考驗。
“在穿越最低點之前,我們對盾構機進行了一個預防性的維修和計劃性的保養,同時在掘進過程中,密切關注各個掘進參數的變化,控制好盾尾間隙以及掘進姿態,關注各個同步注漿以及盾構機管路延伸等重要工序的管控,確保從最低點順利通過。”王虎然介紹,這臺盾構機整機長150米,總重量4300噸,調整盾構機自身姿態很難,目前已順利完成抬頭動作,并開始向上坡段繼續掘進。
據介紹,在加快掘進的同時,項目部還將隧道當做科技創新的主戰場,將施工過程與物聯網、人工智能、云計算及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相結合,運用BIM模型、智能設備、智能工程管理系統等,大力推進“智慧工地”建設。同時,首創研發的超大直徑泥水盾構同步雙液注漿關鍵技術也在下穿高密集風險源施工過程中成功應用,有效將地層的沉降及對地層的擾動降到最低,確保盾構機平穩穿越特級風險源。
為緩解東六環交通擁堵現狀,東六環改造工程將原本地上的雙向4車道改為地下的雙向6車道,實現9.2公里路段入地,是全國在建最長的地下高速公路隧道。目前,“京華號”盾構機已順利掘進2600余米,在首發集團東六環項目處的精心組織與管理下,500余名建設者每天都會對盾構機的拼裝、推進、泥水循環、同步注漿等系統進行逐項檢查,確保盾構機以最好的狀態迎接各項工作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