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位預訂:021-3114 8748
參觀/媒體聯系:18701766985
QQ:3208399867
郵箱:artsexpo@sgexpo.cn
3月10日,廣受關注的武漢兩湖隧道南湖段正式開工。
建設難度不亞于過江地鐵
武漢兩湖隧道北起秦園路和東湖路,南至三環線,路線全長約19.45公里,建設分東湖段和南湖段。2020年,兩湖隧道東湖段已率先開工,正在進行盾構下穿東湖的始發準備。
3月10日開工的兩湖隧道南湖段,起點位于卓刀泉北路湖北省衛健委門前,與正在建設的東湖段地面主線順接,采用疊層雙向六車道沿卓刀泉南路推進,下穿南湖,過南湖大道后,沿華農南薈路向南推進,最終與三環相交。
3月9日,兩湖隧道南湖段正在進行圍堰施工。施工方建設者正在通過打鋼板樁等方式設立圍堰。項目負責人表示,將圍堰部分的水抽干后,即將進入全面建設施工階段。
施工現場,一條千余米長的橙色“長龍”蜿蜒在湖面上。這是建設者在水上鋪設的“環保隔離帶”,它將和施工圍堰一起,隔離建設過程中產生的油污和建筑垃圾、雜物,保護南湖水體。
值得一提的是,南湖段盾構直徑為15.5米,超大直徑國內居首,是國內最長、世界規模最大的城市湖底隧道。
設計單位相關負責人表示,兩湖隧道整體建設條件復雜,“不亞于過江地鐵的建設難度。”地下分布巖溶、硬巖、軟硬不均的復合地層,在同等級別的盾構實施條件中,極其少見,項目綜合技術難度位居世界前列。
武漢城投集團總工辦負責人介紹,兩湖隧道位于武昌中心城區南北向中軸線位置,隧道建成后,將形成一條平行于珞獅路的南北向大通道,可改善二環線(水果湖隧道、珞獅北路段)的交通瓶頸和擁堵狀況,完善武昌地區骨干路網,解決南湖、水果湖地區居民出行難,適應區域交通長遠發展。
湖底隧道分流 “百湖之市”交通壓力
武漢有“百湖之市”之稱,但這些湖泊從某種程度上割裂了武漢路網的連貫性。極目新聞記者梳理發現,武漢近年來向湖底要空間——建設湖底隧道,分擔交通壓力,已成為江城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新亮點。
當前,武漢已建成運營的湖底隧道有水果湖隧道、東湖隧道。水果湖隧道位于沙湖與東湖之間,是武漢二環線的節點,于2011年5月雙向通車,總長1735米,雙向4車道。東湖隧道是東湖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全長約10.6公里,于2015年12月通車。東湖隧道也是當前中國國內運營中的最長城中湖隧道,北起于二環線紅廟立交,南止于喻家湖北路,主線雙向6車道,為城市一級主干道,設計車速60km/h。
正在建設中的兩湖隧道,是武漢市武昌片區南北向一條主動脈。兩湖隧道是城市湖底雙層隧道,北接秦園路和東湖路,南連三環線,全長約19公里,完工后從徐東開車將一路直通南三環,可有效緩解二環線、珞獅南路、水果湖隧道等道路的交通壓力,方便周邊地區居民出行。
除此之外,根據規劃,武漢市還將建設武漢植物園通道。植物園通道起于現魯磨路上風箏山以北處,下穿東湖隧道后在植物園和湖岸鷹咀之間入湖,止于三環線花城立交,全長約4.34公里。根據規劃,植物園通道設計有匝道,可實現與已通車的東湖隧道互通。植物園通道完工后,東湖與嚴西湖可實現“牽手”,花山新城與武昌、光谷三地實現連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