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位預訂:021-3114 8748
參觀/媒體聯系:18701766985
QQ:3208399867
郵箱:artsexpo@sgexpo.cn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人才是第一資源”“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這不僅點出了強黨興國的“人才密碼”,更為國資央企全方位構建人才支撐體系指明了方向,拓展了路徑,注入了動力。如今,面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中鐵十五局踔厲奮發、勇毅前行,以縱深推進新時代人才強企戰略為己任,奮力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樹牢“三大導向”,堅定推進人才強企
滬蘇湖鐵路建設領跑全線,蘭張三四線鐵路新烏鞘嶺隧道進口段率先貫通,橫琴杧洲隧道“振興號”盾構機成功始發,時隔8年再次躋身鐵路信用評價A級,全球最大豎井掘進機“夢想號”在長沙成功下線……這些成績的背后,離不開一支支高水平、高素質的人才隊伍。
堅持人才是企業第一資源的價值導向。早在2019年,中鐵十五局就主動打破了傳統觀念,提高了引進人才門檻,持續加大力度引進了博士、碩士和雙一流大學畢業生與急需人才。與此同時,該集團緊緊圍繞中國鐵建“十四五”人力資源規劃,著力落實“一個目標、兩個結合、三個優化、四個重點、五大工程、六項舉措”的指導思想與總體規劃,勇于破局,設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聘請中國工程院院士、高校教授以及集團內部專家擔任導師,陸續引進了各類高端人才。
人才引領科研創新,創新驅動企業發展。在地下空間領域,中鐵十五局連續攻克國內超大直徑、超陡坡度、超淺覆土、超軟土地層施工等重大難題,建成了中國鐵建首個UHPC研發實驗室。“未來號”沉并式豎井掘進機成功試掘進,標志著這一新技術首次在國內軌道交通建設領域實踐運用。科研團隊研發的“砂卵石地層士壓平衡盾構渣土改良理論與關鍵技術”更是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如今,聚焦主營業務和重難點項目,聚焦“專精特新”和“卡脖子”難題,中鐵十五局早已趟出了一條以人才支撐為企業第一資源的高質量發展道路。
堅持“以德為先、注重業績”的選用導向。中鐵十五局把業績作為考核選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據,采用正向激勵與反向倒逼相結合,營造了“選好一個干部,樹起一面旗幟”和“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良好氛圍。“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培養造就大批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是國家和民族長遠發展大計’,讓我更加堅信了自身價值,也規劃了自己的發展‘路線圖’”。中鐵十五局杧洲隧道項目負責人彭元棟說道。13年前,剛剛走出大學校門的彭元棟在廣深港高鐵項目成長為大盾構主司機,駕駛著夢寐以求的盾構機建設國內直徑最大的高鐵隧道。隨著在地下空間領域不斷發力,中鐵十五局大盾構事業的版圖不斷擴張,彭元棟也重新回到了自己熟悉的大盾構“戰場”,擔任了橫琴杧洲隧道項目經理。如今,15.01米超大直徑盾構機“振興號”已正式開啟水下之旅,彭元棟和他的團隊向著國內最淺覆土、最軟地層施工難題進發。
構建人的發展與企業發展共同命運體的目標導向。中鐵十五局堅持“發展依靠員工、發展為了員工”,員工與企業之間的榮譽感、認同感不斷增強,人才與企業同呼吸共命運的目標導向逐步建立,健康良好的發展生態逐步形成。
亞洲最大海上互通立交——這是杭甬濱海互通最為外界所熟知的標簽。然而支撐這個大項目的,是高達90%的“80后”“90后”年輕骨干力量。“黨的二十大報告,讓我堅定了自己的判斷,選擇讓新一代年輕人在不同的崗位展現出‘不同’的自我價值,要敢于給年輕人壓擔子、給職位。”杭甬項目負責人黃偉不僅這樣說,而且更是這樣做的。項目制定人才培養“234”目標,讓杭甬項目團隊篤信,他們能干好,且必定能干好。杭甬高速復線濱海互通將于2023年底正式建成通車。屆時將極大縮短長三角南翼與上海、江蘇的時空距離,更加便利長三角地區居民的工作與生活,推動世界級大灣區建設更進一步。
黨的二十大報告高屋建瓴,為新時代、新征程深入實施人才強企戰略提供了行動指南。下一步,中鐵十五局也將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牢固樹立人才第一資源理念,圍繞多元化人才需求導向,按照“控制總量、優化存量、提升素質、激發活力”的總思路,加大外部優秀人才引進力度。圍繞二十大報告提及的“把各方面優秀人才集聚到黨和人民事業中來”的主旨要求,堅持靶向引才,實施更積極、開放、有效的人才引進政策,拓寬聘用、借用、掛職、合作開發、學術交流、技術咨詢等多種引才渠道,創新個別引進、團隊引進、項目聯動引進等引才方式,持續加大高學歷、新基建、設計類、研究型人才接收力度,充分發揮人才引進政策的激勵和導向作用,全面吸納智力資源,持續優化人才隊伍素質結構,實現從傳統的人事管理向人力資源管理和人力資本開發的華麗“轉身”。
堅持高質量發展,為人才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
2022年,中鐵十五局多項任務指標取得歷史性突破,業務領域實現多維度跨越,35周歲及以下青年員工流失率逐年下降,引才、留才“軟優勢”逐漸凸顯……這些成績的背后,離不開一次次科學決策的精準導向。
以發展為解決人才矛盾的根本抓手。圍繞宏觀謀劃和頂層設計,中鐵十五局研究制定了“三步走”發展路徑。一方面,實施“6363”人才培養工程,重點瞄準985、211高校招聘專業技術人才。另一方面,注重加強社會成熟人才引進,瞄準緊缺專業,對標先進,引進發展緊缺的各類專家、項目核心團隊、基層管理骨干等人才。2019年至今,中鐵十五局累計招聘大學畢業生3410人,引進社會成熟人才698人,其中急需的一級建造師和高端設計類人才261人。人才數量、層次、結構優化了,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原動力”也就備足了。
以規模提速打造更為廣闊的舞臺。伴隨著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中鐵十五局大標連連,南京至儀征線鐵路一期中標62.87億元、西渝鐵路中標33.31億元、北沿江鐵路中標51.2億元……接連中標的大項目不僅創造了歷史最好經營業績,也為集團站穩中國鐵建經營承攬千億“第一方陣”筑牢根基。“手中有糧,心里不慌”,2018年至今,中鐵十五局經營承攬實現四年翻兩番,完成產值、營業收入實現超2倍增長。從不足100個在建項目到現在的千億集團,舞臺大了,機會多了,人自然留住了。
以品質提升打通多元化成長通道。一方面,中鐵十五局主動統籌干部隊伍資源,下放權限,釋放活力,積極選拔年輕干部。另一方面,持續貫徹中國鐵建“城市經營、深耕市場”理念,增設“項目經理、經營經理、專家人才”三條成長通道,打造了經營經理、管理崗位、首席專家、領軍人才、企業工匠等多領域成長通道。中鐵十五局物產科技公司華南經理部積極發揮“人力資源杠桿”作用,依托考核評估、職稱晉升、提升福利等舉措,充分調動全員積極性。數據顯示,華南經理部不僅經營承攬額兩年實現增長303.95%,經營布局也從傳統物資貿易拓展到鋼構、運輸保障、砂石料及煤炭等,業務越伸越長,規模越做越大。北雁南飛,“筑巢”引才。如今,中鐵十五局儼然成為了人才回流的“新磁場”,“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困局早已一去不復返。
黨的二十大報告對新時代人才工作提出新要求、新思路、新舉措,方向明確、責任重大。在黨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中鐵十五局也將積極營造近悅遠來的人才發展環境,創新人才引進、培養開發、評價使用、激勵保障四項機制。圍繞二十大報告提出的“完善人才戰略布局,堅持各方面人才一起抓”等內容,以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為契機,三項制度改革為抓手,通過 “市場、現場”兩個關鍵,著力打造六支人才隊伍。有效落實“專業、區域、團隊”三個固化,打造成才環境,縮短成才周期。圍繞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立足國家重難點工程孵化科研人才。堅持重大裝備、重要崗位由高素質、高學歷人才操作,打破“身份桎梏”。以能力建設為核心,培養和造就高素質人才隊伍,推動人才隊伍建設穩步提升、結構持續優化,為全面打造一流現代化綜合建設產業集團提供強大的人才支撐。
完善激勵評價機制,激發百舸爭流的創造活力
以“工資是干出來的”為導向,科學統籌薪酬分配體系,推行公開競聘,讓有實力、有能力、有業績、講規矩的優秀干部脫穎而出,系統構建良好的內培外訓體制機制……這些布局的背后,離不開一次次人才強企戰略的蓄勢賦能。
推動價值創造,全面實施薪酬改革。以“工資是干出來的”為導向,中鐵十五局建立健全了工資總額跟企業效益掛鉤、員工收入按貢獻大小分配的薪酬體系。全面實施薪酬制度改革,制定了差異化分配機制,實施三次分配薪酬體系:一次分配保障全員無后顧之憂;二次分配讓勤勉工作的員工有獲得高于同行水平的物質利益通道;三次分配讓突出貢獻者獲得超出想象的豐厚回報。全面推行“當年考核、當年兌現”。2022年,全集團職工收入增長20%,近五年在崗職工工資翻了一番,真正實現企業發展紅利惠及廣大職工。
伴隨著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中鐵十五局上下迅速掀起了學習宣貫熱潮。“立足平凡崗位,成就非凡業績,以更加昂揚的精神狀態建功新時代、奮進新征程”的價值創造理念更是在集團上下蔚然成風。與此同時,為激發強化全員干事創業的初心和使命自覺,2022年12月,中鐵十五局主導開展首屆“建功新時代十大人物”評選活動,深度挖掘了在企業各條戰線、各個崗位建功的榜樣模范。此次活動,不僅充分釋放了先進典型的引領活力,更集中彰顯了十五局人“爭第一,講誠信”的品質內涵”。
構建高效體系,深入推行公開競聘。為激發人才隊伍活力,讓有實力、有能力、有業績、講規矩的優秀干部脫穎而出,中鐵十五局實行了領導人員到齡退出機制,進一步優化干部隊伍結構。重點推行關鍵崗位公開競聘,尤其是實現項目經理全部競聘上崗,按照1:3配置項目管理人員,充分發揮優秀項目部孵化管理團隊的作用。
“在滬蘇湖項目做到四點,第一是創譽,必須爭第一;第二是創效;第三是開拓市場;第四是培養孵化人才。”這是2020年7月30日在總部舉行項目經理競聘會時,滬蘇湖鐵路項目經理王海艦向企業作出的鄭重承諾。如今,在滬蘇湖這條線上,王海艦和他的團隊一口氣十次取得全線第一,在四次鐵路信用評價中,兩次取得第二,一次取得第三,在2022年上半年的信用評價中取得全線第一。實施項目經理競聘制度以來,中鐵十五局已累計組織項目經理競聘292次,選聘項目經理498人,逐漸形成一個項目帶動一片項目的良好局面。
注重活力提升,系統建立培訓機制。聚焦專業和短板,中鐵十五局拓展“育才”視野,系統構建了良好的內培外訓的體制機制。
一方面注重實踐鍛煉。堅持把素質高、潛力大、業績好的優秀人才放到下一級重要崗位掛職歷練,最大限度實現專才專用、人盡其才;另一方面注重技能提升。建立健全了人才培養機制,推行以集團公司為引領、兩級業務部門為主導、基層項目為基礎的跟蹤培養體系,用有效的形式做管用的培訓。同時針對領導干部細化融入性培訓制度,有計劃推進兩級領導班子到地方黨校和培訓機構全覆蓋培訓,豐富領導干部的管理視野。一系列實實在在的舉措,讓各類人才在高質量發展的沃土生根發芽、開花,也為企業創造了人才萬馬奔騰、創新百舸爭流的良好發展環境。
黨的二十大不僅明確了人才發展體制機制建設目標、任務,也為企業做好新時代人才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圍繞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中鐵十五局將持續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加大 “放管服”力度,建立科學有效、充滿活力的人才管理體制。依托二十大報告提出的“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著力推進年度績效考核、經理層契約化和任期制管理、子分公司區域指副職考核等制度有機統一,實現綜合考核全覆蓋。加大競爭上崗力度,在項目經理競聘基礎上,實現兩級總部部門、直屬機構按需公開選拔。主動建立市場化退出機制,提高勞動生產率。最大限度地發揮主體作用、激發人才活力,踔厲踐行集團公司“十四五”人才規劃,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有力的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