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位預訂:021-3114 8748
參觀/媒體聯系:18701766985
QQ:3208399867
郵箱:artsexpo@sgexpo.cn
創Ⅴ級圍巖獨立雙洞隧道施工最小凈距全國記錄,全線首條特長隧道貫通,全線第1家主線貫通,榮獲貴州省交通運輸建筑施工企業公路工程施工項目安全生產標準化達標評價Ⅱ級證書,被貴州桐新高速公路發展有限公司評為“年度優秀項目經理部”,股份公司內部信用評價位列全線第1名,連續3次榮獲局指勞動競賽第1名……這一份份亮眼成績單,是中鐵十七局五公司桐新項目建設者精管細算善攻的生動注解。
精管:8人管理團隊蹚出善治路
“精細化管理要細化到項目管理的各個環節,全面堵住效益的跑冒滴漏。”該項目經理吳振忠介紹道。項目上場伊始,8名管理人員就將精管的真功夫用在了前期策劃、現場管理、打造樣板、安全管控等方面,狠抓執行落實,夯實管理基礎,蹚出提質增效善治路。
混凝土超耗問題往往是項目效益的“出血點”,該項目也同樣面臨隧道前期初支混凝土超耗較大難題。為了快速“治超”“止血”,該項目成立“隧道混凝土超耗控制領導小組”,深入一線、帶班作業,動態盯控隧道混凝土超耗相關數據,并每日匯總分析指標,精準開出及時調整預留沉降量、制定獎懲考核辦法等一系列“止血良方”,在保證實現連續四個月隧道Ⅳ級圍巖進尺160米的目標前提下,四個隧道口初噴混凝土超耗顯著降低。
為加強質量風險管理,該項目嚴格落實首件工程驗收制,在實施首件工程期間,將驗工工序、關鍵作業工序圖片即時上傳至項目“工程質量管理群”,針對施工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時聯系責任人,協調解決。首件工程完成后,組織管理人員和工班長共同商討,提出解決方案,實時形成質量技術作業指導方案,從管理人員到一線工班全面掌握工程施工風險與下一步質量管控風險。截至目前,該項目編制完成首件施工總結21項,并推行樣板工程。
細算:14項增效舉措撬動大效益
走進桐新公路項目,“人人都是成本管理者,人人都是利潤創造者”的價值理念已深入人心。在保證工程質量的前提下,建設團隊積極調研周邊環境和材料等情況,以降低施工風險、運營風險、創優爭先、打造品質工程為出發點,做好降本增效算術題。
工程質量和施工效率上做“加法”,施工風險和管理成本做“減法”的思路,讓吳振忠和團隊一頭扎進做盈項目的“考卷”,并迅速在紅花園大橋建設中找到突破口。
紅花園大橋連續跨越川黔鐵路、G75蘭海高速、G210國道,跨既有線施工難度大、安全風險高,項目建設者通過仔細翻閱國鐵集團相關文件,多次邀請業內專家比選論證、優化施工方案,與設計院、業主單位多方溝通協調,將連續剛構優化為預應力T梁+箱梁結構,將全橋樁基施工工藝由“沖擊鉆”變更為“水磨鉆”,從而加快了施工進度,降低了涉鐵施工風險,有效節約了施工成本。
做好紅花園大橋的“降本題”后,建設團隊做盈項目的信心更足了。他們把握設計優化本質思路,圍繞提高流水節拍、提升冗余安全度、改善工藝工法等多角度深入挖掘優化點,先后完成梨樹坪隧道弱爆破開挖、土石方調配等8項設計優化,推動地材自加工、外加劑集中復配等6項物資降本創效舉措,為后續施工的高效開展做足功課。
善攻:1項全國紀錄亮劍婁山關
施工中,該項目全力踐行“三新”管理理念,成立“韓圓圓創新工作室”,以攻難研新,克服質量依托。
梨樹坪隧道作為全線重難點控制性工程,地處黔北喀斯特地貌地區,全長2791米,最大埋深205米,為漸變雙線分離式隧道。
在隧道攻堅中,其進口段設計為連拱隧道,按照傳統傳統“中導洞法”施工,左、右洞施工工序繁瑣,且工期長、安全風險高。項目堅持技術引領、創新驅動,聯合中南大學專家優化進口連拱隧道施工工序,在力學模擬及試驗分析的基礎上,決定在V級圍巖下采用超小凈距獨立雙洞隧道施工技術。這一技術就是在兩個距離非常近的隧道進行獨立施工。采用這一技術的關鍵就是保證相鄰隧道互不干擾,中間巖體絕對穩固。而隧道進口段兩個隧道的最小距離僅0.66米,施工過程猶如在“動脈血管”旁做手術,稍有不慎就會觸動中間巖體“大動脈”,施工難度極大。
為進一步提升雙洞間巖體承載力,建設者先從左洞打開施工作業面,在距進口50米、雙洞間距小于1米段,將中間巖體薄層挖出后,通過噴射混凝土提高巖體承載力;在距進口50米至170米、雙洞間距大于1米段,在雙洞間巖體側壁及破碎松散的圍巖三角區內,打入數千根注漿鋼花管,注入水泥漿固結巖體裂隙,并在拱架上打入對拉錨桿,增強巖體穩定性。為確保隧道施工安全,建設者在隧道內埋設了126個相當于“神經元”的壓力傳感器和應變件,實時采集數據分析結構受力安全,確保施工全程安全受控。
截至目前,該團隊“一種橋梁蓋梁模架卸落用的對向楔形卸落裝置”獲得專利授權,《超小凈距隧道梯度減振隔振施工工法》獲得集團公司工法,《一種超小凈距隧道梯度減振與隔振施工方法》獲得集團公司技術改進優秀成果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