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展訊 6月19日上午,由廈門路橋工程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代建的省、市重點民生工程——廈門 電力與清水進島
隧道土建工程海域段盾構順利始發,標志著目前全國最長的過海綜合管廊
隧道正式向海底掘進。
廈門電力與清水進島
隧道土建工程起于海滄區嵩嶼電廠,穿越廈門西海域,從第一碼頭 上岸沿廈禾路前行,終點位于思明區小學路廈禾變電站,線路全長約6.2公里,其中海域段 電力與清水管廊
隧道長3078米,采用
盾構法施工。
作為廈門市城市總體規劃和第二十二批市級基建重點工程,廈門電力與清水進島隧道工 程是完善城市配套設施、保障廈門進一步健康穩定發展的民生工程。
項目建成后將替代原第 三通道過海220KV高壓架空線路,保障島內居民用電需求,提高廈門島內供電可靠性。
隧道內共廊鋪設的1.6米直徑供水管,可實現日供水20萬噸,有效緩解島內用水壓力,滿足島內 供水需求,對廈門市城市基礎民生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叫海水讓路并非易事,海底
盾構掘進施工難度大、風險高。工程穿越現狀東渡航道、同 益航道、郵輪中心至鼓浪嶼航道二期等多個航道,下穿大嶼島白鷺自然保護區和中華白海豚 自然保護區。海域段穿越的地層種類多,處于凝灰熔巖、變質砂巖、花崗巖等多種地層交接 處,同時存在多處風化深槽,地質情況極其復雜。該工程不僅存在施工場地狹窄、盾構機分 體始發和海底高水壓開倉換刀風險大等難題,還需面臨“孤石、上軟下硬地層”“全斷面砂 層掘進”“長距離高強度硬巖地層掘進”等工程難點。此外,
隧道進入本島后也面臨一系列挑戰。項目將穿越思明區主城區,下穿鷺江道、廈 禾路、湖濱北路等重要城市主干道及污水、電力、燃氣等大量市政基礎管線,南側為BRT高 架橋及鷺江社區老舊房屋,施工過程中對周邊建構筑物保護及施工精度要求極高;并且隧道 工作井緊挨城市住宅敏感區,施工噪音控制及環境保護要求高,對項目組織及協調管理提出 極大考驗。
相關推薦:軌道交通展、隧道展、城市軌道交通展覽會、城市軌道交通展覽會展位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