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位預訂:021-3114 8748
參觀/媒體聯系:18701766985
QQ:3208399867
郵箱:artsexpo@sgexpo.cn
12月22日凌晨,天寒地凍,城市入眠。北京最長城市隧道——運通隧道內,卻是熱火朝天,空氣中彌漫著緊張氣息。一場近幾年北京最大規模的城市隧道救援演練上演:事故模擬小客車、公交車多車連撞,形勢萬分緊急!十余個部門迅速響應、聯手行動,參與人員182人、車輛60輛,偵察機器人、電子狗機器人等眾多先進設備“助攻”,現場堪比電影大片。事故發生不到半小時,隧道內“明火”撲滅,“傷員”被成功救出。
6分鐘內各部門應急響應到位
“運通隧道2023年度實戰綜合應急演練現在開始!”12月22日零點整,隨著現場指揮一聲令下,一場驚心動魄的隧道營救拉開帷幕。
運通隧道進京方向,發生多車追尾事故,一輛轎車右前輪“爆胎”,車輛失控撞上隧道右側墻壁,后方的氫燃料電池公交車、貨運車、新能源小汽車、大巴車等7部車輛躲閃不及,發生連環追尾事故,多部車輛不同程度損壞,前方小轎車駕駛室變形冒煙,油箱破損,燃油泄漏,影響兩條車道通行,有人員“受傷”,情況十分危急。
“報告主任,隧道進京方向發生交通事故!”“立即啟動交通及火災事故處置方案。”隧道指揮中心內,值班員們忙而不亂,迅速呼叫養護應急人員、119 指揮中心、交通支隊、120急救中心、通州公路分局等單位。通州公路分局接報后,要求立即啟動《通州區運通隧道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疏散滯留人員、進行火災先期處置,并向市交通委匯報。
兩分鐘后,消防、交管救援車輛火速趕往現場。幾乎同時,隧道應急值守站備勤人員配合交警,用伸縮移動護欄封閉隧道。“為提高應急處置效率,市交通委在隧道兩端入口位置設置24小時應急值守站,與交管部門聯勤聯動,備勤值守,將應急事件響應時間控制在6分鐘內。”現場指揮人員介紹。此時隧道內,排煙風機已自動調整為火災模式,通過排煙倉將煙氣排出。
養護、消防、急救部門接力營救
“隧道發生事故,請立即撤離”……自動觸發的應急廣播,在隧道內循環響起。現場養護人員、交警開辟出綠色救援通道,打開車行橫通道,引導滯留車輛掉頭駛離,滯留人員則通過逃生口內疏散樓梯到達地面。現場人員對受損轎車進行破窗,為被困人員戴好防毒面罩并進行安撫,等待消防救援。
黃金救援時間,一分鐘不能浪費。養護應急人員身穿滅火戰斗服,使用滅火毯對冒煙車輛進行覆蓋,利用沙袋對漏油位置進行圍堵,利用消火栓對冒煙車輛降溫……忽然間,有車輛出現明火,雨噴淋系統自動觸發。
危急關頭,主戰消防站和全勤指揮部到達現場,接管救援行動。初步偵察后,搜救組攜帶液壓剪擴鉗等工具,用最短時間將車門拆除,營救被困“傷員”,并為一位被困司機佩戴頸托,用擔架進行固定和轉移。此時,120急救車已經到達現場,接力救援。
為防止有毒、高溫氣體向隧道內部蔓延,指揮部命令增援隊站迅速架設屏風水槍,采取分割戰術,將事故現場劃分為控火區、緩沖區和安全區。
科技支撐無人化作戰,全方位滅火
事故發生18分鐘后,事態進一步升級,氫能源公交車儲氫罐熱泄壓閥脫落,“泄漏”的氫氣遇明火迅速“燃燒”,“火焰”橫向噴射,嚴重威脅救援人員安全。現場鳴笛發出緊急撤離信號,全體人員迅速撤離。市交通安全應急指揮部與市應急辦會商研判,啟動《北京市道路突發事件應急預案》三級響應。
災情升級后,指揮部命令跨區域增援到場的偵察機器人、無人機等先進設備進場。偵察機器人外殼為復合耐高溫材料,搭載熱紅外、有毒、可燃氣體檢測等模塊,可代替救援人員在1000攝氏度高溫場所近距離觀察現場;無人機搭載實時3D建模系統,對現場進行測繪,形成三維圖像;在管廊縱深狹窄的區域,大型電子狗機器人拖拽水帶深入內部,對管道和墻壁實施出水降溫。
隨后,4臺滅火機器人進入現場,以氫能源大巴和新能源轎車為中心,成“田”字形部署,迅速出水覆蓋整個著火區域。銀河排煙機器人也發揮威力,吹掃事故區煙氣,排煙量達3.5萬立方米/小時。
“經過指揮部研判,綜合專家意見,現場火勢穩定,滅火力量充足,已經達到全面滅火時機,指揮部命令現場參戰力量開始立體化滅火作業!”隨著指揮命令下達,所有滅火機器人、移動水炮全面出水滅火。一兩分鐘工夫,現場明火全部撲滅,應急救援進入清場階段。從事故發生,到完成滅火救人,用時不到半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