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位預訂:021-3114 8748
參觀/媒體聯系:18701766985
QQ:3208399867
郵箱:artsexpo@sgexpo.cn
振興號盾構機內部
隧道內景
今年底,南京人將迎來第8條公路過江通道——和燕路過江通道的通車。眼下,在江底深處,穿江而行的交通建設者正在做什么呢?4月4日上午,揚子晚報記者來到位于八卦洲的隧道入口,讓我們跟隨穿越機的視角,開啟近3千米的穿江之旅。
作為連接橋北與主城之間的又一條免費過江通道,和燕路過江通道開通后,將大大分流長江二橋的過江車流。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石小磊
和燕路過江通道是迄今為止長江上建造最困難的過江通道之一。其中盾構隧道自八卦洲向南至和燕路全長2965米。2021年10月,隧道的左線已經率先貫通,目前仍在掘進施工中的是右線的“振興號”盾構機。
上午8點多,記者開車從江北大道駛上浦儀公路夾江大橋。過橋后的第一個互通就連接著和燕路過江通道的江北入口。乘坐中交隧道局的工程車長驅進入,記者發現,隧道內很寬敞,未來為雙向六車道,類似于應天大街長江隧道。
記者注意看了下時間,10點08分進入隧道,5分鐘后就到達了江南的隧道尾位置。
隧道深處,由中交天和自主研發制造、國內首臺全部自主技術設計和制造的土巖復合地層15.03米超大直徑盾構機“振興號”操作室中,盾構主司機趙顏林,以及同班組成員王充、王維祥正精準細致地調整著掘進參數,密切觀察設備姿態,保障“振興號”平穩、高效掘進。
“現在是最后沖刺的關鍵階段。”趙顏林指著屏幕上的監控圖對記者說,“振興號”已安全、平穩、高效掘進800余日,目前掘進至1480環,僅剩最后3環,也就是6米左右距離,近日就將實現盾構隧道的全線貫通。
智能化的裝備、一絲不茍的匠心,保障著和燕路過江通道有序建設。在盾構機的內部,管片拼裝手吳云峰正操作著拼裝機遙控器,完成掘進區域的管片拼裝作業。只見他一只手在遙控器上輕松撥動搖桿,重達10余噸的管片便被緊緊吸附在了拼裝機上,另一只手控制拼裝機旋轉著將管片轉動至指定角度進行拼裝,拼裝好的管片之間嚴絲合縫。在這里,每一環管片都是量身定制的,起著防水的作用。管片是隧道最外層屏障,管片到位后,一環環推進的隧道也就基本成型為一個圓洞的樣子。“我們在掘進期間創造了盾構施工10萬平方米‘不滲不漏’的紀錄。”吳云峰告訴記者。
在拼裝到位的管片上,螺桿安裝工薛衛祖將一個個螺桿牢牢釘進了預留的螺孔中,“右線隧道一共1489環管片,每一環需要打72根螺桿,單條隧道一共要打進107208根螺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