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位預訂:021-3114 8748
參觀/媒體聯系:18701766985
QQ:3208399867
郵箱:artsexpo@sgexpo.cn
近日,交通運輸部公布第二批智能交通先導應用試點項目,中交一公局港發(江蘇)建筑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交一公局港發建科”)參與的“江蘇海太長江隧道裝配式預制構件智能建造先導應用試點”項目成功入選。
海太長江隧道作為《長江干線過江通道布局規劃(2020-2035年)》和《江蘇省長江經濟帶綜合立體交通運輸走廊規劃》中明確的重點推動建設項目,項目具有“長、大、高、深”的特點,是目前國內距離最長、斷面最大的公路水下盾構隧道,最高承受水壓0.75兆帕,最大覆土深度約38米,項目建設標準高、施工技術復雜,堪稱“萬里長江第一隧”。
中交一公局港發建科作為海太長江隧道A4標項目管片的供應商,承擔海太長江隧道A4標項目的管片生產任務。秉承著“生產自動化、數字信息化、環保低碳化”理念,公司大力推廣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新材料“四新”應用,著力打造智能化裝配式建造先導應用試點。
公司總工程師劉安介紹,海太盾構管片的外徑16米,單塊厚度達700毫米,單環盾構管片混凝土用量是傳統地鐵盾構管片的10倍,是目前長江隧道使用最大的、最厚的盾構管片,項目管片預制量需生產近5萬塊,且對管片產品質量要求極高,出場管片精度要求達到亞毫米級,無裂紋,無色差。
依托科技研發、智能生產、人才培養等手段,中交一公局港發建科在建設盾構隧道內部結構預制構件智能化生產線、實現全預制裝配化施工的同時,聚焦“智能化生產、數字化管控”這一重點,在研發應用基礎上進行成果總結,實現預制構件全過程智能化生產、數字化管控,致力于將基地打造成長三角經濟圈裝配式建筑產業領軍基地及華東乃至國家級裝配式建筑產業基地。
相較傳統的鋼筋混凝土制造業主要依靠人力的現狀,中交一公局港發建科采用了最新的流水線布局方式,引進重型AGV,采用無軌道作業方式,確保整個運行地面的平整度、運行誤差控制在3毫米左右。引入10余臺機械臂進行作業,將作業工人由20余人精簡到10人。
“生產前,我們會對模具開展三維激光技術檢驗、混凝土適配、機械臂調試、智能制造升級等各項準備工作,確保8月份能正式投產,整個管片預制周期3年左右。”劉安介紹,盾構管片智能建造是海太隧道建造的重中之重,中交一公局將試點建設項目全面納入工程項目建設管理體系,統籌多方力量,聚力攻堅、扎實落實,計劃率先實現盾構隧道智能建造4.0目標,為行業提供先導研發應用經驗,支撐裝配式制造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