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位預訂:021-3114 8748
參觀/媒體聯系:18701766985
QQ:3208399867
郵箱:artsexpo@sgexpo.cn
11月28日,國內穿越長江距離最長的地鐵隧道——武漢地鐵12號線丹科區間的大盾構順利到達長江最深處,這標志著越江隧道工程迎來了新的節點,盾構機由“下坡頂進”變為“昂首推進”。
國內穿越長江距離最長的地鐵隧道
武漢地鐵12號線科普公園站至丹水池站區間位于二七長江大橋下游,隧道長4011.409米,單洞雙線。其中,穿越江面寬度約2160米,盾構機開挖直徑12.55米,最大埋深45.5米。由武漢地鐵集團、中國鐵建投資集團參與投資建設管理,中鐵十四局集團負責承建。
武漢地鐵業主代表周珣介紹,丹科區間地質條件復雜,水壓大,具有“長、難、深、險”等施工特點。2022年8月,大盾構 “江城卓越號”從科普公園站順利始發,正式開啟“越江之旅”。一年多來,已成功穿越武九管廊、武昌大堤、長江主航道等多處風險源。
武漢地鐵12號線“穿江之旅”到達深處
“掘進時,隧道縱向呈‘Ⅴ’形,目前已安全掘進877環,每環2米,即1754米,盾構機已經到達‘Ⅴ’最低點,即此次穿越長江的最深處。”施工方中鐵十四局項目盾構副經理孫錦濤說,盾構機穿越的最低點位于長江水下71.4米,此處水土壓力最大,盾構機底部最大壓力達到7.2bar,相當于人的手指甲蓋大小的面積要承受約7公斤的壓力,安全風險不可小覷。
中國鐵建投資集團總承包部總經理安宏斌說,為了安全穿越長江,他們多次邀請各級專家到盾構現場調研,組織召開專題會。同時,引導盾構隧道施工管理進入人工智能時代,利用遠程控制中心,對盾構機進行智能遠程操控,采用微擾動精準穿越技術,讓盾構通過堤防、建(構)筑物時,精準控制開挖地層沉降,保障盾構機穿越大堤、地下管線、構筑物等特殊施工環境時,地表沉降符合控制要求。
盾構機操控
據悉,該項目團隊利用智慧管理指揮中心進行綜合管控,多措并舉實現零滲漏、零錯臺、零超限、零沉降、零污染、零破損的“六零”目標,為盾構機在江中平穩掘進“保駕護航”。
武漢地鐵12號線是目前國內在建的最長地鐵環線,兩次穿越長江,一次穿越漢江,全長59.9公里,設站37座。科普公園站至丹水池站越江隧道連接青山區與江岸區,建成后,青山到江岸僅需5分鐘,將有效緩解中心區客流壓力,對加快城市重點發展地區建設、完善城市綜合交通體系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