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位預訂:021-3114 8748
參觀/媒體聯系:18701766985
QQ:3208399867
郵箱:artsexpo@sgexpo.cn
7月28日,記者從中鐵十四局太原地鐵1號線項目部了解到,該項目部承建的國內首條雙線穿越汾河的盾構隧道已進入工程驗收階段。作為太原地鐵1號線的控制性工程,汾河隧道如何在克服了地層、地形條件復雜,施工難度及工程量大等不利因素后順利完工?中鐵十四局太原地鐵1號線項目部總工程師張純華向記者講述了施工經過。
隧頂到河底最深處達22米 “V”形地勢坡度大
太原地鐵1號線從西山經下元、迎澤橋西進入汾河隧道后一路下坡。迎澤橋西站至桃園路站盾構區間全長1278米,其中汾河段310米,隧頂到河底距離為16米,最深處達地下22米,全程地勢為“V”形坡,左線最大坡度為29.53‰,埋深變化大。穿越汾河時,穿越的砂層較多,給盾構機的施工帶來一定難度。掘進過程中,容易出現螺旋輸送機噴涌、盾尾滲漏的風險,對盾構掘進姿態、掘進控制、施工安全質量帶來一定影響。為此,項目部實行全過程信息化施工,掘進過程中加強監測和巡視,調整優化盾構掘進參數,及時同步注漿和二次注漿,確保施工安全可控。
地下水量大水壓高 極易發生盾尾密封被擊穿風險
迎澤橋西站—桃園路站區間存在粉質液化層,穿越地層復雜,土層為中砂、粉細砂和黏土。汾河段處在太原軌道交通1號線區間最低位置,地下水量大、水壓高。最大水壓達3bar,相當于1平方厘米承擔3公斤重量,極易發生螺旋機噴涌和盾尾密封被擊穿等風險。掘進過程中,容易因掘進參數不準確,造成土倉與汾河河道之間出現通縫,引起汾河河水涌入土倉,造成盾構機螺旋機噴涌、盾尾滲漏水、土倉卸壓、汾河河床塌陷等突發情況,甚至盾構機被河水淹沒,造成機毀人亡的風險。
施工中,項目部持續檢修盾構機,保持其良好性能。針對下穿汾河風險進行機身改造,增加了一節臺車進行注漿,及時加固,并增加一道機械閘門,防止噴涌。
35天“河下”掘進 實現雙線安全穿越汾河
盾構穿越汾河前,中鐵十四局邀請國內知名盾構召開專家論證會,對盾構機進行適應性改造,并根據試驗段優化盾構掘進參數設定,更加精準指導盾構穿越施工。盾構施工中,采用國際先進的新型高分子聚合物渣土改良劑進行渣土改良,通過三維可視化實時顯示、重點施工部位精確注漿、對盾構操作進行遠程智能化監控等措施,保障盾構機安全高效掘進。
2023年2月8日,隧道左線開始“河下”掘進;
2月26日,左線隧道率先穿越汾河。
3月7日,隧道右線“河下”穿越;
3月22日10時18分,右線順利穿越。
歷經35天,太原軌道交通1號線迎澤橋西站—桃園路站區間左右兩臺盾構機接踵實現雙線安全穿越汾河。這標志著國內首條穿越汾河盾構隧道完成雙線穿河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