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位預訂:021-3114 8748
參觀/媒體聯系:18701766985
QQ:3208399867
郵箱:artsexpo@sgexpo.cn
地下空間已成為支撐城市可持續、高質量穩定發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月12日—13日,由江蘇省地下空間學會、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地下空間專委會聯合舉辦的“第一屆城市地下空間科學與發展高峰論壇暨第五屆江蘇省地下空間學術大會”在南京舉行,會上發布了《江蘇省地下空間發展報告2023》藍皮書。記者了解到,南京地下空間發展多項指標位居全省第一。
藍皮書指出,截至2022年底,江蘇省13個設區市的城區地下空間建筑面積總規模超過3.1億平方米。當前,江蘇地下空間開發利用規模呈現“一帶兩圈多點”的發展格局。“一帶”即滬寧發展帶,“兩圈”包括南京都市圈和蘇錫常都市圈,兩個都市圈分別以南京、蘇州兩座核心城市為引領,帶動周邊城市快速發展。按照《南京市“十四五”地下空間開發利用規劃》,我市每年將新增400萬平方米地下空間開發容量。全市地下空間規模約在8000萬平方米左右,規模全省第一。
軌道交通是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的重要形式,也是發展公共交通,解決地面交通擁堵的必要手段。截至2022年底,江蘇共有南京、無錫等8市開通城市軌道交通運營,在已開通軌道交通的城市中,南京地鐵公共交通分擔率已達到65.5%,位列全省第一。
藍皮書顯示,自省內首個隧道——南京富貴山隧道建成以來,省內城市隧道建設已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截至2022年底,13個設區市共161座隧道建成通車,總長約198.85公里。隧道長度占比前3位分別是南京市(占33.0%)、蘇州市(占23.2%)、無錫市(占15.0%)。截至2022年底,江蘇省地下綜合管廊已建成321.92公里,規模最大的為南京市,建成102.8千米。
地下公共服務設施主要包括地下商業服務設施、地下文化體育設施、地下醫療衛生設施以及地下綜合體等。根據《中國城市高質量發展TOD指數報告(2020)》顯示,在全國2770個地鐵站點中,南京新街口地鐵站排名全國第一。
藍皮書認為,部分經濟發達城市中心城區的淺層地下空間利用已日趨飽和,深層地下空間開發利用成為未來趨勢,可積極探索深層地下能源輸送管廊、能源儲存基地、地下貨運物流系統等地下骨干基礎設施和地下防災避難設施、地下科學實驗室等形式。建設韌性城市,發揮地下空間防災優勢,提升城市抗風險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