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位預訂:021-3114 8748
參觀/媒體聯系:18701766985
QQ:3208399867
郵箱:artsexpo@sgexpo.cn
你或許聽說過“自嗨鍋”與“自熱火鍋”,但你聽說過能吸熱放熱的“采熱隧道”嗎?不久的將來,全國首條“采熱隧道”——能夠自主采集地熱能并補充車站或管理用房能源消耗的隧道,即將落地上海。
在2024年“上海國際碳中和技術、產品與成果博覽會”上,記者在隧道股份城建設計集團展臺看到了地熱隧道應用前景展示。該技術將應用于上海新建越江隧道,預計空調碳排放總量和電力消耗可減少40%,讓隧道在百年運營周期中更為綠色、低碳與環保。
恒溫18℃,冬供暖、夏制冷
地熱能就是一種清潔可再生能源。只要深入地下一定距離,地層的溫度基本恒定,這也正是地下室冬暖夏涼的原因。
在上海,10米以下的地層溫度基本維持在18℃左右,地鐵、市域鐵路隧道、地下綜合管廊、排水管網等地下基礎設施,大部分都處于“18℃恒溫層”內。利用這一天然優勢,隧道能夠源源不斷地從地底汲取能源,輸送至隧道車站、管理用房和周邊建筑中。
“簡單來說,能源隧道就是一個大型的換熱器,通過地源熱泵技術,將采集的地熱能輸送到用能建筑中。”隧道股份城建設計集團總工程師姜弘表示,如果把地源熱泵比喻成一個心臟,那么隧道就是“肺”,使用能源的建筑或車站就是“器官”。地源熱泵源源不斷地把建筑里不需要的能量傳遞到地層里,同時把從地層中汲取的能量再轉移到建筑中,實現冬天供暖、夏天制冷的效果。
前景廣闊,年采地熱可超10億度
隧道車站或管理用房的空調系統,是地熱隧道最直接的應用場景。隧道采集到的地熱能,可代替一部分或者全部的空調系統。未來,在大規模開發的情況下,還可以把多余的能量用到隧道沿線的寫字樓、商業中心或住宅中。
“目前,上海市規劃中的市域鐵有近1000公里的里程,如果30%的地下段進行地熱能的開發,一年采集的能量可達到12億千瓦時,相當于3萬戶普通居民一年的供暖制冷能量總和。”隧道股份城建設計集團總工程師姜弘表示,與傳統空調系統相比,地熱可以節約40%以上的用電量和二氧化碳排放量。
目前,在2024年“上海國際碳中和技術、產品與成果博覽會”中展示的地熱隧道科研項目,已于上海市住建委、市科委正式立項,預計該技術會在上海越江隧道新建工程中試點應用。技術成熟后,有望推廣到上海市乃至全國的地鐵、市域鐵路隧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