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位預訂:021-3114 8748
參觀/媒體聯系:18701766985
QQ:3208399867
郵箱:artsexpo@sgexpo.cn
在十余年的公路項目建設生涯中,中交一航局三公司廣西百色北環項目團隊還是頭一次遇到這種難題:項目部負責施工的廣西百色北環項目四標段六匿2號大橋上跨南昆鐵路客運專線,尤其是該橋的3號到4號墩有6根樁基位于南昆鐵路邏皓隧道的正上方,這就意味著要在既有鐵路隧道上方進行樁基鉆孔和澆注施工。
“以往承建的高速公路也經歷過涉鐵路施工的情況,但在隧道上方‘打樁’還是頭一次遇到。涉鐵路施工手續辦理復雜不說,施工安全風險也相對較高,每一項問題都給團隊帶來不小的挑戰。”項目經理唐亮眉頭緊鎖地說。參考過往涉鐵路施工的相關經驗,項目部早早地把施工準備提上日程,提前三個月進行涉鐵路施工手續的辦理。
“當然,整個手續辦理和事項溝通的過程中,最讓我們頭疼的還是施工‘天窗期’的協調。”外協部長呂鵬介紹說。所謂“天窗期”就是在鐵路運營中,為了進行施工而預留的時間段,這段時間內不安排列車運行,以確保施工的安全進行。以往的涉鐵路施工大多都是上跨鐵路線架梁等作業內容,鐵路預留的“天窗”時間完全可以滿足施工需要,但是樁基施工不同,本就是慢工細活,且涉鐵施工的6根樁基,平均樁長長達32米,樁徑1.8米,雖采用旋挖鉆施工工藝,但下方為中風化粉砂巖地質,巖質堅硬難鉆進,需要連續作業才能保證工期。
在多個案例參考的基礎上,團隊在征詢鐵路系統意見后,最終敲定了初步方案:實行動態“天窗期”即鐵路系統和項目部分別設定專人進行駐站聯絡員、安全員、防護員、帶班人員、工班長等“四員一長”培訓,施工過程中,駐站聯絡員到百色站進行駐站提醒,這樣施工現場可在列車到來前后,接收到駐站聯絡員報送過來的信息,間歇性停工后便可恢復正常施工。
“為了將方案最終敲定落實,從3月初到6月初,我們記不清在南寧和百色兩地鐵路系統的10余個關聯部門之間往返了多少次,好在沒有影響到工期。”呂鵬回憶道。
施工員李龍飛作為駐站聯絡員,負責確認實時行車間隔并及時同現場對接,雖然每天能提前獲取次日的行車計劃間隔,但是他仍堅持一刻也不離的守在車站調度室,每天連續盯控20多個小時。“涉鐵路施工大意不得,最怕車次臨時有變化,但是相較于現場的駐守的同事,我這點辛苦算不得什么!”李龍飛說。百色夏季氣溫一度飆升至近40℃,另外在現場駐守的“三員一長”,為了確保施工安全,一刻也不能離開監控范圍和鐵路派駐人員的監督視線,對他們來說確實是一場嚴峻的考驗。
就在一切按部就班的推進時,一場半夜突降的暴雨著實讓團隊有些措手不及。現場安全員潘斌在現場安全巡查時,發現由于降雨量太大,緊鄰施工點附近的南昆鐵路邏皓隧道的斜井高度難以擋住水流,若是倒灌進鐵路隧道,后果不堪設想。此時,已經是凌晨1點,在接到消息后,副經理袁德識立即帶著骨干人員趕往現場,并敲定了砌筑臨時擋墻阻擋水流的方案。雖然雨大的連路都看不清,但在緊張的形勢面前,大家仍咬緊牙關,搬運材料、撐傘砌筑,沒有絲毫的懈怠。凌晨2點35分,一道臨時擋墻完成,湍急的水流被攔截在擋墻之外,這場突如其來的“意外”也被大家齊心協力的化解了。
歷時30天施工,6月28日,涉既有鐵路隧道施工的6根樁基終于全部施工完成,期間未發生過任何安全事故。經檢測,樁基完整性良好,均為Ⅰ類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