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位預訂:021-3114 8748
參觀/媒體聯系:18701766985
QQ:3208399867
郵箱:artsexpo@sgexpo.cn
在二航局深惠城際大鵬支線一工區1號井現場,一條渣土流水線正轟鳴運作,洞內渣土正源源不斷地從數百米外的盾構機處運送至井口配套設置的沉淀池,隨后進行泥砂干濕分離操作。“這就是我們的盾構渣土運輸‘快車道’。”現場負責人沈侃說道。
深惠城際大鵬支線起自深圳龍崗區龍城站,途經龍崗、坪山,止于大鵬新區新大站,線路全長39.4公里,設計時速160公里。項目建成通車后可實現大鵬與龍崗、坪山半小時通勤,通過換乘可快速抵達寶安機場、南山、前海等地,將極大緩解大鵬新區的綜合交通壓力。
按照常規方案,盾構產生的渣土往往通過有軌臺車運輸后再吊裝出井。但因狹小場地導致洞內運輸工效低、渣土吊裝及管片吊裝受限。為提高施工效率,項目團隊最終舍棄傳統出渣方式,在始發段創新采用皮帶機全程自動化流水線式運輸盾構渣土,這在國內尚屬首次。
但投用后發現,這條原本設想中的渣土“快車道”功效遠未及預期,變成了“堵車道”。原本預計每天掘進7環的速度,實際只能達到1環。究其原因主要是盾構機在中風化灰巖地層掘進時出渣不均勻,有很多散碎石子。這些石子在運輸中容易蹦跳脫離。特別是在皮帶機4處轉接口和1處斜坡轉接段中十分明顯,成為“漏渣大戶”。
項目團隊嘗試采取在下料口處加長擋泥板阻擋揚渣、增加皮帶機底下托輥密度以提升托舉力等舉措,但都收效不佳。漏渣仍舊堵塞在隧道中,再運行會有極大安全風險。發現這一情況后,沈侃立刻喊停了掘進,帶領突擊隊與工人鏟走漏渣。但人工疏堵治標不治本,要解決漏渣問題,還得在皮帶機身上做文章。
“取消‘斷頭路’,減少‘岔路口’,降低跑這條‘快車道’的難度。”項目攻關會上,項目副經理徐少紅的提議得到了大家的認可。經過技術團隊一番演算,改進方案順利出爐。徐少紅帶領團隊連軸轉,將始發段分段式臨時皮帶更換為連續皮帶,讓渣土在皮帶上無需“更換車道”,減少了漏渣可能,并拆除了斜坡轉載皮帶,“車道”也全部加寬到1.15倍,漏渣現象大大減少。
隨著掘進中的堵點一個個被疏通,黏土地層成了新難題。在掘進過程中,遇到了同芝麻醬般黏稠的全填充粉質黏土,這些質地軟、黏性大的土壤隨著皮帶機運行,最后在下料口“終點處”擠作一團,往往需要維修人員停機花一兩個小時去手動清理,十分影響運行效率。
為解決黏土堵塞問題,沈侃再次提出設置“補水站”給渣土補充水分。團隊經過改裝,給盾構機增加了兩條進水管,每掘進一環,便向盾構刀盤及土倉內注入水和適量分散性泡沫試劑,使渣土吸收充足的水分,有效改善流動性,這樣渣土在運送之時的黏性便大大減少。
監控室內,看著盾構機排出的流動渣土,沈侃長松了一口氣。“粘人”的難題解決了,下料口再沒發生卡死。在與渣土“快車道”的不斷磨合下,終于使它達到計劃功效值,施工進度也重回“快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