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位預訂:021-3114 8748
參觀/媒體聯系:18701766985
QQ:3208399867
郵箱:artsexpo@sgexpo.cn
前天下午兩點,室外氣溫達到32°C。在南京地鐵11號線一期工程綠水灣站施工現場,身著工裝、頭戴安全帽的工人們正在緊張忙碌,不一會兒便全身濕透。
如果說站在地面上頂著烈日施工像是在鐵板上炙烤,那么“躲在”地下避開驕陽,是否能感受到一絲清涼?答案是否定的。“不僅熱,還很濕,很悶人。”這是記者與同行工作人員的共同體會。
下午兩點一刻,在中鐵十四局大盾構公司盾構經理王海昭的帶領下,記者順著鋼架樓梯來到位于地下十米的地方,立即感到一陣涼爽。然而,隨著腳步向盾構作業區邁進,這種涼爽很快就消失。轟鳴的馬達、昏暗的燈光、狹窄的通道,構成了地鐵盾構作業的現場環境,更讓人難受的是透不過氣的悶和浸入毛孔的濕。
沿著安全通道走了近600米,終于看到一臺大型盾構機正在向前掘進,越靠近就感受到溫度越高、濕度越大。“由于盾構區間還沒有貫通,不通風,這里的氣溫普遍要比地面上高出10℃左右。”王海昭告訴記者,盾構現場雖然曬不到太陽,但是作業時,機器會散發出大量的熱量,加上地質層含水量較多,遇熱容易蒸發,便形成了“桑拿房”的工作環境。
記者在現場看到,站在盾構機上的20多名工人各司其職,有人負責注漿、有人負責測量換站、有人負責拼裝管片,所有人的臉上都掛滿了汗珠。
“小心,別踩空了。”管片拼裝工鄭益端大聲提醒記者。雖然相隔僅有半米,但在這里講話,聲音小了很難聽清楚。鄭益端說,盾構機每次推進半小時,他們再拼裝半小時,最難的是拼裝隧道頂端的管片,不僅需要人工穿好螺栓,還要用氣動扳手擰緊每一顆螺絲,每次忙完都渾身濕透。
進入夏季高溫天以來,鄭益端每天的喝水量明顯增多,至少兩三瓶鹽汽水和六七瓶純凈水,但上廁所的次數并沒有增加。“每天上班‘方便’兩次吧,大部分都變成汗水了。”鄭益端笑著說。
在這臺超過100米長的盾構機上,操作間是唯一有空調的地方,里面擺放著藿香正氣水、人丹等防暑藥品。“為了保障工人們的安全,我們特地安裝了空調,讓大家在休息時有個清涼的地方。”王海昭說,盾構機上還配備了1臺大冰柜,6臺大功率鼓風機。
“7月初,南京地鐵11號線一期工程石塘公園站到綠水灣站右線盾構區間的盾構機在綠水灣站始發,目前已掘進了600米。”中鐵十四局大盾構公司現場負責人李洪財介紹,地下是全天候作業,工人分成兩班倒,每班12小時,盾構掘進一刻也不停歇,預計該盾構區間將在10月初貫通。
李洪財告訴記者,為了保障工人們在高溫天的施工安全,中鐵十四局大盾構公司南京地鐵11號線項目部邀請鼓樓醫院江北分院的醫生,為工人進行安全技能培訓,包括遇到外傷、中暑的急救處理,心肺復蘇的操作步驟以及遇到突發事件如何自救、互救。
作為“江北換乘王”,地鐵11號線的建設進展備受市民關注。記者從江北新區樞紐辦獲悉,目前一期工程18座車站已開工建設,其中14座車站完成圍護結構,7座車站完成主體結構;5條盾構隧道始發,其中3條盾構隧道貫通。